当前的位置:网纵会展网 > 产业频道 > 产业新闻 >

嘉兴端午文化“三大展”火爆背后的启示

编辑:刘雪云来源:网纵会展网 发表时间:2016-06-12关注 次 | 查看所有评论

内容摘要: 昨天临近2016嘉兴端午民俗文化节闭幕时,位于嘉兴国际会展中心的嘉兴书展童博会文博会现场依旧人潮涌动,这无疑成为了三天小长假市民和游客最喜爱的活动之一。据统计,三大展共……

  昨天临近2016嘉兴端午民俗文化节闭幕时,位于嘉兴国际会展中心的嘉兴书展·童博会·文博会现场依旧人潮涌动,这无疑成为了三天小长假市民和游客最喜爱的活动之一。据统计,“三大展”共吸引280多家知名文化企业参展,三天累计10万多人次共享文化大餐,现场成交275万余元,并有20个项目单位达成合作协议,金额达200万元,效果远超预期。
  首次尝试“三展合一”的形式就获得成功,这背后有怎样的嘉兴“秘诀”?又带给我们怎样的思考?
  人气的背后是文化的需求
  此次展会上,浙江古籍出版社带来了400多种图书前来参展,三天下来,市场部负责人吴文江脸上笑开了花:“没想到一个普通的地级市办书展,人气会这么旺。”而更令他欣喜的是,此次出版社参展带来了与嘉兴关系紧密的《鸳鸯湖棹歌》,还举办了雍琦谈“朱彝尊与鸳鸯湖棹歌”文化沙龙,通过展会平台与嘉兴市秀洲区朱彝尊研究会建立了联系,为今后的文化互动奠定了基础。
  同为首次来嘉兴参展的中华书局相关负责人也表示,嘉兴市民对书籍的热爱程度超出了自己的想象,如果明年继续举办,他们会带更多高端的、收藏级的书籍来参展。
  5000平方米图书展会、100余家知名出版社、20万册精选好书、5场著名作家读者见面签售会、6场作家面对面文化沙龙、6场少儿故事会专场、1场整脊名医养生保健课……丰富的活动吸引了大量的人气,最令嘉兴市新华书店副总经理凌肖宏津津乐道的是沈石溪现场签售会,最后一位得到签名的读者足足排了3个小时的队,现场火爆程度可见一斑。
  “咱们嘉兴能拥有自己的书展,真的很难得,也很了不起。”来自桐乡的读书爱好者夏春锦告诉记者,此次书展上的儿童书籍很有特色,还有嘉兴本土书籍亮相,自己带着孩子一口气就买了10本书。
  财气的背后是抱团的合力
  非遗、旅游、影视、科技、工业设计、创意制造……在三天的时间里,来自我市的80多家文化创意企业联合参展的首届嘉兴文创精品展,全方位展示了嘉兴文化产业的发展成果。
  “很多人不知道平湖是中国童车生产基地,这次我们协会组织了7家企业抱团参展,三天来14部品牌童车吸引了不少人的注意。”平湖市童车行业协会秘书长戚金良高兴地说。
  “目前嘉兴虽然单个文创企业的规模都不大,但大家都很愿意形成合力,共同打响嘉兴文化创意品牌。”市文化产业协会会长陶明说,此次展会聚集了如此规模的人气,说明嘉兴在文化产业方面有着很大的市场,协会希望通过这样的展会,可以培育一批有特色、有规模的文创企业。
  在展会上,原本只是打算借展会宣传推广一下的秀洲农民画艺术创意有限公司,意外地与另外三四家参展企业达成了合作意向。主动前来寻求合作的景区希望可以举办农民画展览,一些箱包、文具企业则希望可以将农民画元素植入产品设计,从而提升产品附加值……“展会既是一个展示平台,也成为了一个交流合作的平台。”该公司总经理汪志良说。
  “人来了事情就好办了。”嘉兴市名家宝贝儿童用品有限公司总经理王建萍也尝到了抱团参展的甜头,作为童博会上较大的参展商之一,她的公司不仅三天销售额超过了60万元,更与100多家产业链上的企业和机构达成了合作意向,如早教、月子中心、艺术类培训等,以期实现资源共享。
  “童博会至今已经举办过两届,积累了一定的人气。今年节庆办采用三展合办的形式后,销售额比往年增长了好几倍,效果很好。”童博会主办方嘉兴广电集团相关负责人徐超说。
  文化产业的未来期待更接地气
  文化产业是嘉兴“十三五”期间要重点培育的八大千亿级产业之一,如何将文化与产业更紧密地融合?如何让嘉兴的文化产业更有品位?如何让更多老百姓参与到文化产业的发展中?不少文化创意企业已经在积极探索。
  做盘扣、缝绣片……20多位市民在喧闹的展厅里静静坐着学习女红,这是记者在“体验区”浙江修奇服饰有限公司展位看到的一幕。作为一家旗袍定制企业,该品牌创始人曾祥明期待将传统文化融入服装,并通过互动体验活动将这一理念传递给消费者。“其实很多文化产品都需要通过‘接地气’来得到更多群众的关注和了解,从而进一步提升嘉兴文化创意品牌价值。”他说。
  传统非遗也期待着通过产业化来实现更好的传承与发展。手袋、装饰画、手机壳、钱包……蓝白相间的蓝印花布现代创意产品也是本次展会上一道靓丽的风景,这些产品适应现代社会多样化的需求,受到了不少市民的喜爱。
  67岁的胡银松在展会现场用小刻刀雕刻南湖红船、十二生肖等核雕,引得不少市民驻足观看。“现在感兴趣的人挺多,但还没有一个真正愿意跟着我学的人。”他有些失落地说,但他依旧抱有希望,因为他曾在苏州、福建等地看到过已经形成产业的核雕艺术,“我见过一件用橄榄核雕刻的作品,卖到了5000多元。”他相信随着人们越来越了解非遗,会发现其中的价值。

投稿到该栏目 | 展会入驻

找展会信息,就上Vanzol.Com

你可能还喜欢
也许您感兴趣 更多
产业新闻 - 焦点人物 - 会展知识 - 会展营销 - 展商名录 - 会员专区 - 新闻中心 - 品牌展会 - 会展视频 ↑ 返回顶部